五一
快乐

本博客为海南大蟒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官方博客

MENU

乌梢蛇醇溶蛋白质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指纹图谱表征

• April 28, 2025 • Read: 36 • 蟒蛇产品

海南大蟒科技有限公司 蟒蛇 缅甸蟒 网纹蟒 黄金蟒 树蟒 黑金网纹蟒 黑钻树蟒 水蚺 绿树蚺 森蚺 蟒蛇皮 蟒蛇油 蟒油 蟒胆 Масло питона Алей пітона Pythonöl Huile de python Питон майы 파이썬 오일 Pythonolja น้ำมันงูหลาม Python yağı Python oil Snake oil Yılan yağı น้ำมันงู Змеиное масло Schlangenöl Huile de serpent Жылан майы ヘビ油 스네이크 오일

蟒蛇油产品:请认准 大蟒海岛龙油东盛弘玉人来 几个商标

摘要:目的 优化乌梢蛇醇溶蛋白质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指纹图谱表征。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再进行FTIR、SDS-PAGE分析。结果 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3.15,乙醇体积分数46.35%,提取温度37.53℃,提取时间250分钟,提取率为0.4072%。醇溶蛋白质在4000~400 cm⁻¹波数范围内有10个吸收峰,并且其种类丰富,分子量在11.19~158.10 kDa范围内,其中26.48、19.67 kDa为指纹图谱主峰。结论 本实验可为乌梢蛇开发利用及分析鉴定提供依据。

作者:谢超、宋美营、王巧宇、张林松、刘莹、曹云飞、闻崇炜
单位:1. 镇江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江苏镇江 2120502. 江苏大学药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

关键词:乌梢蛇;醇溶蛋白质;提取工艺;指纹图谱;响应面法;FTIR;SDS-PAGE

引言:乌梢蛇首载于《雷公炮炙论》,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的干燥体,具有祛风、通络、止痉功效,临床上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等症状的治疗。同时,它还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之一,可用作祛风湿、温肾阳的食材,或泡制药酒的原料。由于乌梢蛇需求量逐年增加,同时其栖息地被破坏且遭到大量捕杀,导致目前野生资源严重紧缺,市场上混伪品较多。研究表明,乌梢蛇含有丰富的Na、Zn、Sr等微量元素,二十二碳六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核苷、brachystemidines A等小分子化合物,但其专属性均不高,难以进行功效及鉴定研究,同时也存在大量蛋白质,但其结构复杂,提取困难,尚缺乏其药理活性、专属性的系统研究。因此,本实验优化乌梢蛇醇溶蛋白质提取工艺,并建立其指纹图谱,以期为该药材在资源开发利用、分子鉴定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乌梢蛇首载于《雷公炮炙论》,初名“蕲州乌 蛇”“乌蛇”,《本草纲目》最终命名“乌梢蛇” [1⁃3],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dhumnades(Cantor)的 干燥体,其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 止痉功效,临床上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 口眼歪斜等症状的治疗[4]。同时,它还是药食同源 的中药材之一,可用作祛风湿、温肾阳的食材,或 泡制乌蛇酒、三蛇酒等药酒的原料[5⁃6]。

1 材料

由于乌梢蛇需求量逐年增加,同时其栖息地被 破坏且遭到大量捕杀,导致目前野生资源严重紧 缺,市场上混伪品较多[7⁃8]。研究表明,乌梢蛇含 有丰富的Na、Zn、Sr等微量元素,二十二碳六烯 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核苷、brachystemidinesA等小 分子化合物,但其专属性均不高,难以进行功效及 鉴定研究[9⁃11],同时也存在大量蛋白质,但其结构 复杂,提取困难,尚缺乏其药理活性、专属性的系 统研究。因此,本实验优化乌梢蛇醇溶蛋白质提取 工艺,并建立其指纹图谱,以期为该药材在资源开 发利用、分子鉴定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2 方法

2、1 蛋白质提取及定量 乌梢蛇研磨粉碎后过70 目筛,精密称取适量,加预设体积分数的乙醇,以 预设温度振荡提取一定时间,12000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采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以牛血清蛋白(BSA)为对照品,595nm波长处 吸光度为纵坐标(A),蛋白质质量浓度为横坐标 ((X)) 进行回归得方程为 (A=8 X+0.0072) ( (R^{2}=) 0􀆰9992)。再取蛋白质200μL,分别置于A、B管中,A管中加入20μL三氯乙酸静置30min, 13000r/min离心10min去除沉淀,而B管不作任 何处理,在59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蛋白 质提取率, (公式为提取率 =\frac{(m_{B}-m_{A})}{m} ×100 \%) ,其 中 (m_{A}) 为A管中蛋白质含量, (m_{B}) 为管中蛋白质 含量, m 为乌梢蛇粉末质量。

2、2 单因素试验
2、2、1 料液比 固定提取时间200min,提取温度 40℃,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分别设定为1∶ 10、1∶20、1∶30、1∶40、1∶50、1∶60,平行 3次。

2、2、2 乙醇体积分数 固定料液比1∶40,提取 时间200min,提取温度40℃,乙醇体积分数分别 设定为20%、30%、40%、50%、60%、70%,平 行3次。

2、2、3 提取温度 固定料液比1∶40,提取时间 200min,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温度分别设定 为20、30、40、50、60、70℃,平行3次。

2、2、4 提取时间 固定料液比1∶40,乙醇体积 分数40%,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分别设定为 50、100、150、200、250、300、350min,平行 3次。

2、3 响应面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 (A)、提取时间(B)、乙醇体积分数(C)、提取 温度 ((D)) 为影响因素提取率Y为评价指 标,采用DesignExpert8􀆰0􀆰6软件设计四因素三水 平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响应面法因素水平 Tab􀆰1 Factorsandlevelsforresponsesurfacemethod

$ 因素 $$ 水平 $
$-1$$ o $$1$
A 料液比1:201:301:40
$B$ 乙醇体积分数 $/ %$$30$$40$$50$
$C$ 提取温度 $/^{\circ} C$30.$40$$50$
$D$ 提取时间 $/ min$150200250

2、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检测 样品经 冷冻干燥后加入KBr混匀,研磨压片,置于红外 光谱仪中在 (4000 ~ 400 ~cm^{-1}) 波数范围内检测。

2、5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检测 样品加入TCA至其终浓度为10%, 混匀后室温静置0􀆰5h,12000r/min离心10min, 弃上清,沉淀中加入等体积丙酮,室温静置0􀆰5h, 12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沉淀中加入适 量裂解液(含7mol/L尿素、2mol/L硫脲)处理6h,再加入等量上样缓冲液[含200mmol/LTris⁃ CI ((pH=6.8)) 、80g/L SDS、4g/L溴酚蓝、40% 甘油、40g/L巯基乙醇],沸水浴15min,按常规 方法配制聚丙烯酰胺凝胶后电泳,待溴酚蓝前沿至 凝胶底部时停止,剥取凝胶,进行染色和脱色。 2􀆰6 数据处理 采用凝胶成像仪采集凝胶图像, QuantityOne软件进行分析,根据条带迁移率计算 蛋白质分子量,条带灰度值计算蛋白质含量,公式 [为含量 =\frac{ 样品条带灰度值 }{ 泳道总条带灰度值 } × 100 \% 。]

3 结果

3、1 单因素试验
3、1、1 料液比 由图1可知,随着料液比增加提 取率升高,超过1∶40后趋稳,故确定最佳料液比 为1∶40。

2025-04-28T01:01:05.png
图1 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Fig􀆰1 Effectofsolid⁃liquidratioonextractionrate

3、1、2 乙醇体积分数 由图2可知,随着乙醇体 积分数增加提取率升高,但超过40%后反而降低, 故确定最佳乙醇体积分数为40%。

2025-04-28T02:29:56.png
图2 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率的影响 Fig􀆰2 Effectofethanolconcentrationonextractionrate

3、1、3 提取温度 由图3可知,随着提取温度增 加提取率升高,但超过40℃后反而降低,故确定 最佳提取温度为40℃。

3、1、4 提取时间 由图4可知,随着提取时间延 长提取率升高,超过200min后趋稳,故确定最佳提取时间为200min。

2025-04-28T02:31:24.png
图3 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Fig􀆰3 Effectofextractiontemperatureonextractionrate

2025-04-28T02:32:11.png
图4 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Fig􀆰4 Effectofextractiontimeonextractionrate

3.2响应面法二次回归方程为 (Y=0.39+) 0􀆰0075A+0􀆰022B+0􀆰013C+0􀆰005681D-0􀆰017AB+ (0.0075 A C+0.027 A D-0.013 B C+0.018 B D-0.013) (C D-0.035 A^{2}-0.030 B^{2}-0.012 C^{2}-0.00466 D^{2}) , 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由此可知,模型 (P<0.01) 具有高度显著性失拟项 (P>0.05) ,表明 模型可用于分析预测因素 B 、 c 、 (A^{2}) 、 (B^{2}) 、 (A B) 、 (A D) 、 (B D) 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 (P<0.05) , (P<) (0.01) ,其他因素无显著影响 (( P>0.05)) 。

响应面分析见图 (5 。) 最终确定最优工艺为料 液比1∶43􀆰15,乙醇体积分数46􀆰35%,提取温度 37􀆰53℃,提取时间250min,提取率为0􀆰4072%。 3􀆰3 验证试验 按“3􀆰2” 项下优化工艺进行3 批验证试验,测得提取率为0􀆰403%,与预测值 0􀆰4072%接近(相对误差在±1%以内),表明该工 艺准确可行,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3、4 指纹图谱表征

3、4、1 FTIR 按“2􀆰4” 项下方法进行分析,结 果见图 (6 。) 由此可知样品在 (4000 ~ 400 ~cm^{-1}) 波数 范围内共有个吸收峰其中 (3588.88 ~cm^{-1}) 为0H、N-H伸缩振动峰, (2923.90 ~cm^{-1}) 为甲基亚甲基C-H伸缩振动峰, (1612.80 ~cm^{-1}) 为双键伸缩振 动峰,1450.36、 (1228.95 ~cm^{-1}) 为面内弯曲振 动吸收峰, (833. 82 ~cm^{-1}) 为面外弯曲振动吸 收峰。

表2 响应面法设计与结果

试验号ABCDY 提取率/%
1-100-10.36
200000.39
300000.40
400110.38
500000.39
601010.40
710010.39
8-10010.32
900-1-10.35
100-1-100.30
111-1000.33
12-10-100.33
1301100.37
140-1010.32
1510-100.33
16-11000.36
17-1-1100.33
18010-10.35
1900000.39
2010100.36
2111000.34
220-11-10.39
230-10-10.32
24100-10.32
25-10000.28
2600-110.37
2700100.34
2801-100.36
2900000.38

表3 方差分析结果

来源离均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 值P 值
模型0.02670140.00190715.19669<0.0001
A0.0006810.0006755.3789430.0360
B0.0062210.00621549.52957<0.0001
C0.0018310.00182914.576290.0019
D0.0003710.0003692.9391550.1085
AB0.0012310.0012259.7617850.0075
AC0.0002310.0002251.7929810.2019
AD0.0030310.00302524.105630.0002
BC0.0007010.0007055.6171560.0327
BD0.0013710.00136910.91160.0052
CD0.0005810.0005844.6509620.0489
0.0077610.00776161.84328<0.0001
0.0056510.00564544.98427<0.0001
0.0009610.0009587.6364170.0152
0.0001410.0001411.1209430.3076
残差0.00176140.000125
失拟项0.00156100.0001563.1137020.1425
纯误差0.0002040.00005
总和0.0284628

注:R² = 0.9383, R²adj = 0.8765。

3、4、2 SDS⁃PAGE 按“3􀆰2” 项下优化工艺,分 别提取江西、江苏、黑龙江产乌梢蛇醇溶蛋白质后进行分析,结果见图7。由此可知,3个产地药材 均含有种类丰富的醇溶蛋白质,其SDS⁃PAGE指纹 图谱具有高度相似性;分子量介于11􀆰19~158、10kDa范围内,其中高分子量(55kDa以上)占比 22、56%,中分子量(15~55kDa)占比65􀆰73%, 低分子量(低于15kDa)占比11、71%,26、48、19、67kDa条带为其特征性主峰。

2025-04-28T02:43:46.png
注:a~f分别为乙醇体积分数与料液比、提取时间与料液比,提取温度为料液比、提取温度与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与乙醇 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与提取温度交互作用 (A ~ D) 分别为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

2025-04-28T02:44:21.png

2025-04-28T02:44:36.png
注:1~3分别为江西、江苏、黑龙江产乌梢蛇,M为蛋白质分 子量标准品。

4 讨论与结论

乌梢蛇药用、食用价值均较高,但其物质基础 不明。前期有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老鹳草槲皮素、补 骨脂总黄酮、金蝉花多糖、紫米糠蛋白质、燕窝唾 液酸提取工艺的报道[12⁃16],而本实验也以其优化 乌梢蛇醇溶蛋白质提取工艺,为开展该药材功效物 质基础研究及相关资源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

目前,乌梢蛇野生资源破坏情况严重,而家养 尚难以形成规模,导致供应较为紧张,市场上混伪 品众多,杨吉玉等[17⁃18]提出了微性状鉴别研究方 法,李峰等[19]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用 于质量评价,沈海英等[20⁃22]报道了PCR鉴定方法。 本实验发现,乌梢蛇醇溶蛋白质种类多样,丰度均 衡,SDS⁃PAGE分析时可避免条带相互覆盖,能建 立稳定清晰、信息丰富的指纹图谱,从而为该药材分子鉴定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依据。

参考文献

• 朱春晓,谢明,李昶,等.乌梢蛇的本草考证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8,20(12):1573-1578.

• 刘冲,刘荫贞,乐智勇,等.乌梢蛇本草考证及研究概况[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4):82-84.

• 周娜娜,吴孟华,张英,等.乌梢蛇和蕲蛇的本草考证[J].中药材,2018,41(9):2230-2235.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 张炳文,郝征红,王建军,等.对药食两用生物资源研发的创新思路探讨[J].食品科学,2005,26(9):579-583.

• 阙灵,杨光,李颖,等.《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修订概况[J].中国药学杂志,2017,52(7):521-524.

• 魏锋,刘薇,严华,等.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情况及有关问题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5,50(4):277-283.

• 丁晴,仇雅静,房克慧,等.动物来源中药材、饮片质量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1):4309-4312.

• 彭德姣,陈玲.蛇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J].蛇志,2013,25(4):367-368.

• 戴莉香,周小江,李雪松,等.乌梢蛇的化学成分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1,26(3):162-163.

• 陈宏,徐保利.HPLC法测定乌梢蛇中六种核苷类成分含量[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8,32(1):13-16.

• 敖芬,沈文,王兰,等.老鹳草中槲皮素提取工艺优化及不同干燥方法对其转移率的影响[J].中成药,2022,44(12):3964-3968.

• 鲁宪坤,翟鑫源,李方红,等.补骨脂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J].中成药,2022,44(1):193-197.

• 宋佳敏,王鸿飞,孙朦,等.响应面法优化金蝉花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分析[J].食品科学,2018,39(4):275-281.

• 孙尧华,唐月登,肖雯渲,等.响应面法优化紫米糠蛋白质的提取工艺[J].粮食与油脂,2023,36(2):9-13.

• 李敬,钟文俊,王晓云,等.响应面法优化燕窝唾液酸的提取工艺[J].中药材,2017,40(7):1670-1674.

• 杨吉玉,何芳,齐景梁,等.基于本草考证及伪品研究乌梢蛇的主要性状特征[J].中药与临床,2021,12(5):50-54.

• 金捷凯,方成武,杨青山,等.市售乌梢蛇的微性状鉴别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9(2):79-82.

• 李峰,张阳,张振秋,等.乌梢蛇药材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0):1953-1954;2.

• 沈海英,徐铠琳,李倩,等.伪品乌梢蛇PCR鉴别和蛇种溯源调查[J].蛇志,2020,32(3):277-279;282.

• 杨宝,朱殿龙,马宁,等.乌梢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建立及与普通PCR鉴别方法的比较研究[J].药学研究,2020,39(11):636-640.

• 刘美琳,王艳双,姜海瀛,等.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的三重PCR鉴定方法的建立[J].药物分析杂志,2022,42(5):795-801.

w_00.jpg

w_01.jpg

w_02.jpg

w_03.jpg

w_04.jpg

Archives QR Code Tip
QR Code for this page
Tipping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