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油产品:请认准 大蟒、海岛龙油、东盛弘、玉人来 几个商标
摘要:目的 为充分利用蛇副产品资源,增加其附加值,探究其功用。方法 取蛇内脏脂肪组织,用微波加热法得蛇油,将其甲酯化后低温保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分离和鉴定蛇油的组成成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脂肪酸成分的相对含量,取峰值较高的15种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蛇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2%以上。结论 蛇油的利用价值较高,且含有部分对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生理功能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EPA、DHA。
作者:彭德姣、陈玲
单位:1. 吉首大学生态旅游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张家界4270002. 吉首大学生态所、乌龙山蛇类研究所,湖南吉首416000
关键词:乌梢蛇;蛇油;脂肪酸;GC-MS
中图分类号:S865.32;O62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39(2013)04—0367—02
引言:蛇油是一种既富有营养又利于保健的物质。研究表明,蛇油具有加速皮肤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抗皮肤衰老,增加光泽等功效,并且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的亲和渗透性,易被皮肤吸收,因此近年来多用于制成美容护肤的化妆品。在国外,运动员喜用蛇油软膏擦身;我国中医或民间喜用蛇油治病保健。蛇油具有抗炎消肿、镇痛、清热解毒、防冻防裂等作用,此外对防止肌腱粘连、降低血脂及血糖、抑菌等也有较好的效果。作者就乌梢蛇蛇油成分进行分析,为蛇类资源的精深开发,如化妆品、保健品研发等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蛇油是一种既富有营养又利于保健的物质。研究证明, 蛇油具有加速皮肤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抗皮肤衰老,增 加光泽等功效,并且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的亲和渗透性,易被 皮肤吸收,因此近年来多用于制成美容护肤的化妆品 ] 。在 国外,运动员喜用蛇油软膏擦身;我国中医或民间喜用蛇油 治病保健。蛇油具有抗炎消肿、镇痛、清热解毒、防冻防裂等 作用,此外对防止肌腱粘连、降低血脂及血糖、抑菌等也有较 好的效果[2] 。作者就乌梢蛇蛇油成分进行分析,为蛇类资源 的精深开发,如化妆品、保健品研发等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乌梢蛇内脏( 湘西自治州乌龙山五步蛇养殖有 限公司提供) ,微波炉( Galanz G80D23CN2L- G1) ,恒温干燥 箱(Y HG- X) ,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岛津GC- MS- QP2010)。
- 1.2 方法 将蛇内脏的油脂剥离、洗净、沥干水分、微波处 理得透明油滴,编号样品,分别将样品按照文献 方法甲酯化,设置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GC 条件和MS 条件,进行蛇 油组分分析。
2 结果
- 2.1 乌梢蛇蛇油的总离子流图 按上述实验条件进样,得 出蛇油的总离子流图。通过NIST 2005 质谱数据库进行检 索,并参考有关文献,将所得的质谱图与标准谱图对照,并 以扣除溶剂峰的色谱图的全部峰面积作为100 ,利用峰面 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在蛇油中的相对含量,结果见图1、2 。
图1 乌梢蛇蛇油微波50 S 的总离子流图
图2 乌梢蛇蛇油微波80 S 的总离子流图
从图1、图2 可看出,微波加热时间不同,熬出的蛇油成 分也有较大差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乌梢蛇微波 50 S 为82.37 ,乌梢蛇微波80 S 为68.46 。这与微波加 热法的出油率太低有关,有待改进。
2.2 鸟梢蛇蛇油中脂肪酸及相对含量 见表1。
$ 序号 $ | $ 组分 $ | 加热50s | 加热 $80 ~s$ |
---|---|---|---|
$1$ | 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 | 1.97 | |
$2$ | 正十六 | 4.38 | |
$3$ | 十五烷酸 | 0.91 | 3.71 |
$4$ | 棕榈油酸 | 2.69 | 5.89 |
$5$ | 棕榈酸/软脂酸 | 23.72 | |
$6$ | 14-甲基十六烷酸 | 1.77 | 4.43 |
$7$ | 十七烷酸 | 1.47 | 5.14 |
$8$ | 亚油酸 | 7.20 | 9.79 |
$9$ | $ 油酸 $ | 41.36 | $1$ |
$10$ | 硬脂酸 | 7.14 | 16.74 |
$11$ | 花生四烯酸 | 3.09 | 6.63 |
$12$ | $11,13-$ 二十碳二烯酸 | 2.62 | $1$ |
13 . | $4,8,12 -三甲基十三酸 $ | $1$ | 1.53 |
$14$ | 顺-8-十八烯酸 | 31.96 | |
$15$ | $ 顺-7,10,13-二十碳三烯酸 $ | 1.95 | |
$16$ | $ 顺-11-二十烯酸 $ | 6.49 | |
$17$ | 花生酸 | 1.43 |
从表1 可见,微波时间为50 S 时,乌梢蛇油脂成分主要 为棕榈油酸( 2.69 ) ,棕榈酸( 23.72 ) ,亚油酸( 7.2O ) , 油酸( 41.36 ) ,花生四烯酸( 3.09 ) 。微波时间为80 S 时, 乌梢蛇油脂成分主要为棕榈油酸( 5.89 ) ,亚油酸 ( 9.79 ) ,花生四烯酸( 6.63 ) ,硬脂酸( 16.74 ) ,顺一8 十 八烯酸(31.96 ) ,14一甲基十六烷酸(4.43 ) 。从总体数据 来看,蛇油中含量最多的脂肪酸是油酸,其次为棕榈酸,再次 是硬脂酸。因此,本研究蛇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大多数,是总脂肪酸含量的68以上。
3 讨论
- 3.1 鸟梢蛇蛇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从蛇油中分 离鉴定出多种脂肪酸,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中含量较多的有 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 蛇油中脂肪酸总含量的68 以上。蛇油中含有丰富的高度 不饱和脂肪酸(PUFA ) ,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 EPA ) 和二十 二碳六烯酸(DHA ) [5] ,其具有独特的生理作用,可促进脑、 视网膜形成和延缓脑的衰老,防治心血管疾病,抑制肿瘤生 长,抗炎,抑制过敏反应等[6] 。
- 3.2 GC-MS 条件的选择 采用较低的初始柱温(100℃以 下)可分析出试样中含有的低于C 15 的脂肪酸甲酯。蛇油中 含有丰富的脂肪酸( 多者达2O 多种) ,碳原子数相同而双键 数量不同脂肪酸甲酯的峰容易重叠在一起,为了得到分离度 较好的总离子流图(T IC ) ,分两步进行程序升温。即先以较 快的升温速率升到适当的温度后,再以较慢的升温速率升至 最终柱温。
- 3.3 气相色谱一质谱( GC—MS ) 法分析蛇油的优势 蛇油中 脂肪酸测定的国标法为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的定性除 了需要参比标准物以外,还经常出现试样中不同脂肪酸( 甲 酯化物) 在一根色谱柱具有非常相近保留时间的现象,从而 容易引起定性判断错误,特别是碳原子数相同而双键数量不 同的分子量非常接近的脂肪酸更是如此。而气相色谱一质谱 法定性结果准确可靠。
- 3.4 与同类实验的对比 本研究采用简便、快速的甲酯化 法,使试样中的脂肪酸于室温下甲酯化,用GC- MS 联用仪定 性分析其脂肪酸甲酯,同时采用内部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 析。本实验从取材到最终分析结果的过程中所用的方法与 同类实验相比,具有简便、周期短、可重复性强等特点,同时 还有进一步改良的空间。
参考文献
• 武文,陈志维,卢小凤,等.蟒蛇的药用价值[J].蛇志,2010,22(2):145-146.
• 植飞,郑卫平.蛇油的研究进展[J].蛇志,2004,16(1):67-70.
• 钟福生,刘军,刘振湘.湖南省几种主要经济蛇类资源调查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5,32(3):16-18.
• 寇秀颖,于国萍.脂肪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46-47.
• 黄鸿洲,董旭.海洋微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EB/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05-06/2010-08-22.
• 赵春艳.浅谈EPA和DHA的生理作用[J].西藏科技,2010,22(7):29-30.
蛇油中脂肪酸成分的 GC-MS 分析:https://www.python.hn.cn/4293.html